現在的青少年早已習慣在手機與社群世界中互動、交友,卻也因缺乏法律意識,無意間踩進紅線。特別是與「性影像」有關的行為,在法律上極為敏感與嚴格,即使你只是收下、儲存或轉傳,也可能觸法。
依據《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》,凡持有、散布或傳送未滿18歲者的私密影像,不論是否有營利目的,皆可能構成違法行為。即便是未成年人本人,只要涉入,都會面臨少年事件法庭的處理。
近日處理的當事人是一名年輕少年,因熱衷線上遊戲,透過社群平台與一名未成年少女私下互動。雙方以「虛擬寶物」作為交換條件,少女主動傳送了自己的私密照片。事後,少年又將這些照片轉傳給第三名網友,試圖再換取虛擬寶物。雖他未獲利,也未意識到嚴重性,但這樣的行為在法律上已構成違法——屬於散布兒童或少年之私密性影像內容,違反《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》,進入少年事件程序審理。
律師進入少年事件流程,協助擔任少年輔佐人。我們在庭審中積極陳述,法官最終裁定交付保護管束,避免對少年的未來產生過重烙印。
許多青少年在網路上進行照片交換、訊息互傳時,並不了解行為背後的法律責任。一旦照片內容涉及未滿18歲者之私密部位,即使雙方「自願」,也可能構成兒少性剝削行為。
依據《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》,凡持有、散布或傳送未滿18歲者的私密影像,不論是否有營利目的,皆可能構成違法行為。即便是未成年人本人,只要涉入,都會面臨少年事件法庭的處理。
近日處理的當事人是一名年輕少年,因熱衷線上遊戲,透過社群平台與一名未成年少女私下互動。雙方以「虛擬寶物」作為交換條件,少女主動傳送了自己的私密照片。事後,少年又將這些照片轉傳給第三名網友,試圖再換取虛擬寶物。雖他未獲利,也未意識到嚴重性,但這樣的行為在法律上已構成違法——屬於散布兒童或少年之私密性影像內容,違反《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》,進入少年事件程序審理。
律師進入少年事件流程,協助擔任少年輔佐人。我們在庭審中積極陳述,法官最終裁定交付保護管束,避免對少年的未來產生過重烙印。
許多青少年在網路上進行照片交換、訊息互傳時,並不了解行為背後的法律責任。一旦照片內容涉及未滿18歲者之私密部位,即使雙方「自願」,也可能構成兒少性剝削行為。